2008/07/07

北08春92班-97/07/03

記錄者:陳建彰師兄
前行、討論題綱、學員分享
◎前行
副班長 惠鈞師兄:請大家若有問題要問法師,先寫在紙上,雖然法師不一定能回答所有問題,但鼓勵大家恭敬地把自己的問題寫下,依上次經驗法師會做整體性、也會對特殊性做開示,所以不是「沒回答我的問題,我就得不到啟發。」
◎讚頌
1.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2. 密集嘛
◎生命故事分享:
來自印尼的一位同學分享
想要學佛的原因是因為想「找快樂」,因為夫妻間一開口就吵,都不敢講話。後來剛上廣論,覺得好快樂、一直笑。第四堂開始上聽聞軌理就慘了,因為要開始消文,只有小時候學過注音,再轉成印尼注音,只好由班長幫忙念。聽得懂師父說的話,可是不會寫,兩行消文準備了5、6個小時,遇到困難就向師父啟白。現在有心事,就常打電話給第一輪班長,他會啟發我。現在敢和先生敢開口,不會一開口就吵,要離家出走,小孩抱著我哭,怕走了就沒媽媽;學了四年,觀功念恩日記也是查手機字典寫,可是我不要放棄,因為師父說只要我們不放棄,他要陪我們走到成佛最後一程,我很感動。
副班長 炯升師兄回饋
請同學分享是為了引導大家「生命是可以轉變的」,只要不放棄,是可以達到的,剛開始第一輪,大家還在「潛伏期」,要有耐心學下去。
◎聽法師開示的前行
班長:很多事不是我們可以預期的,我們很難有智慧去抉擇怎麼去做,例如:人家對我說一句不中聽的話,我沒有辦法改變這件事;但我們可以去調伏內心,造業的方向就不一樣,這是學廣論最重要的。
1. 發問即是請法,可以利益到大家。
2. 讓自己練習說法。

此次消文進度
◎第七、八組
佳憲:第20頁第3行 ~ 第21頁第6行 《很用心,還上網去找資料。》
梅竹:第20頁倒數第3行 ~ 第21頁第6行
◎討論提綱:「自己講法不清淨,那是否還要講?」
學員分享
馥羽師姐:
「我覺得還是要講。講法的時候難免會有雜染,若都沒有雜染就是佛陀了,可以從種因的角度來看,不斷串習好的東西,就像之前學的:「由聞知諸法,由聞遮諸惡,由聞斷無義,由聞得涅槃」,不斷努力之下就會得到勝利的菩提。」
副班長們分享說法勝利
1. 炯升師兄:
(1) 因護持大專班而改吃素 → 「貪欲微劣」。
(2) 因自己對人講說觀功念恩而時時心念著要觀功念恩 → 「成就念」。
(3) 教學相長,透過說法而讓自我得到提升,有一天赫然驚覺都不知道自己以前在做什麼。
(4) 不害怕上台 → 「其人當得無所怖畏」。
2. 惠鈞師兄:
(1) 剛帶班的時候,內心會隨學員的反應而起伏,沒做到「無染法施」。
(2) 帶課的動機是否是為了自、他的提升?
(3) 何謂智慧?就是看清楚自己內心的相狀而去轉化。法師用佛法把我們內心的問題轉換掉。
(4) 帶班講法的好處:學員會對自己很好 → 「得多喜悅」。

法師釋疑
如華法師針對學員提問釋疑:
Q1. 如果有人不對我觀功念恩,我該怎麼辦?
A:
1. 試著從自己的角度來看待自己生命的價值,而不是藉由別人的肯定,那只是個參考。因為對方連他自己都未必了解,更不用說了解你。
2. 快樂的本質來自於自己的心。
3. 無法得到肯定時常常容易感到挫敗,但鑽牛角尖、甚至自我了斷無法解決問題,因為你只是換一個身體、心緒還是相同的,對到相同的境仍舊會感到相同的痛苦;甚至你會因為造下這樣的因,下一生會得到更不好的身體、狀況越來越差。
4. 可以嘗試去練習如理如法的講說,這樣就可以得到「言教威重」的講說勝利。(見廣論二十一頁第四行)

Q2. 來上研討班是別人替我報名的,我也不知道來做什麼?要得到些什麼?
A:
很簡單,沒有其他的,就是學習「學習所要具備的條件」:
(1) 學習一定要透由最基本的「聽聞」,而且是正確的聽聞,要會聽話、要有智慧的抉擇。
(2) 要會說話。講得要有內涵,不是五四三的;但不是說用詞很華麗,而是其內容可以改善自己、別人的生命,使之趨於良善。這樣講出的話儘管很樸實,但就是很如理如法,就可以得到講說的殊勝利益。

Q3. 我不是工程師、高科技人才,只是世間一般如開貨車的。當初母親對我說學廣論脾氣可以變好,所以我才來的。我剛上沒多久的時候,有一次坐在我對面的一位女同學對經書的擺法不太恭敬,這時坐在她旁邊、一位好像學很久的學員就瞪她說:「書可以這樣擺的嗎?」,我聽了心裡很XXX,如果是她我以後不要來了,我哪知道經書可不可以這樣放?你學這麼久脾氣還這麼差,那我學這個不知道有什麼意義?
A:
1. 家人可能會強逼你來上廣論,告訴你這個很好;但是你看不到好的地方,唯獨對家人起反感。最後你不想來上課,可能不是因為討厭這堂課,而是討厭家人。
2. 事實上,每個人都很難去察覺自己學習的狀態,所以我們應該要有耐心去看待自己和他人的學習。可能書上有講,但是他讀不清楚,或者是他學了之後已經有所進步,但是「強迫你來上課」這點,他還沒改。
3. 建議的觀察角度:不要看人、不單從幾個人學習的成果來衡量這堂課好不好?老師教得好不好?這樣對自己很吃虧,因為「學佛的人很多,但真正把佛學好的人不多」;而是應該去了解這堂課要學習的內涵。為的是避免錯過學習好的東西的機會,不要因人成事、也不要因人廢言,這樣對自己都是吃虧。

Q4. 朋友因車禍而全身癱瘓,但意識清醒,我應如何幫助他?
A:
1. 將心比心,這其實很難做到,但就是不要急著把自己的經驗告訴他;而是要成為他感同身受的支持,讓自己的內心去貼近他。
2. 這個前提建立之後,你給他任何建議他都聽得進去,因為他信得過你。人與人之間相處靠的是「信心」。

Q5. 改正一些不好的習慣、煩惱習氣一定要花很長的時間嗎?還是有什麼地方沒有做好?應有的意樂安立應該如何?
A:
1. 每個人都是不完美的,可能有的地方你想改、有些地方不想改,重點是不要急
2. 師父練習早起的方法:每天提早一點點,循序漸進。原因來自於廣論四十六頁第四行所說:「此復初修,若時長久,隨掉沈自在而轉。」一開始改就衝得太快,很容易會挫敗。
3. 「此若串習,極難醫改」而且如果把錯誤的方法養成習慣會有很大的過患,只是徒增自己的挫敗感。
4. 正確的方法應該是「故應時短,次數增多。」用這樣的方法你會發現自己一直在進步,而不是一直挫敗,完全沒進步。

Q6. 外婆因中風行動不便,如何幫助他的無限生命?應安立何意樂?
A:
1. 能力所及範圍內給他多點關懷,不要讓他因為老、生病而感到自己很孤獨、生命沒有希望,生命一旦得到關懷就可以得到很大的支持。
2. 「將自己安立正確的方法去努力,成就自己內在、外在的德行增長」,就是很好的方法。眼前、這一生可能無法幫助他,但是在未來就有機會能夠幫助到他,因為佛法是講因果:「種了因,不可能不感果,業果的線比任何鋼鐵都還堅固」。這一生種下了想幫助他的因,未來即使兩人身處異地,也會再度相逢並且幫助到他。

2013 關西農場參訪

2013 關西農場參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