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錄者:李萍娟
前行、討論題綱、學員分享
◎前行
1. 三稱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開經偈
2. 副班長炯升師兄詢問大家上星期過得如何?
-- 建彰師兄分享:上星期過得很充實!7/23-27護持企業營,雖然有苦有累,但更有很快樂、很充實的地方,鼓勵學員日後要把握機會,拿到法會或營隊義工報名表時,先發心填下去,再努力祈求!
-- 炯升師兄也分享一位參加企業營的學員在短短四天三夜中的生命轉變。
3. 佩均師姐:複習前次進度,開始進入「親近善士」。
◎討論題綱
炯升師兄:各組討論「在你的生命當中,有沒有向其他人學習的經驗?為什麼跟他學?學習的感覺是什麼?」
-- 第一組貞潔師姐分享:今年二月剛進新公司,剛好遇到最刁鑽的主管,剛好3個月後同事推薦開始學習廣論,學到調伏,馬上現學現用,每天以快樂的心對境練調伏,因而相當感謝那位主管,並且該主管也逐漸被影響而有所轉變。
-- 炯升師兄引導:學習除了看書學以外,還有實踐的方式,例如做義工,還有第三種就是跟人學習,旁邊很多人都有很多很好的特質,可以讓我們學習,只要你願意去發現。從周圍的人開始學習起,更重要的是我們開始跟德行、知識、智慧、慈悲都比我們高的人來學習,這邊就開始講到跟師長學習,而這樣的師長是有個定義的:「此中所說知識,是於三士所有道中,能漸引導,次能導入大乘佛道。」 (第24頁倒數第5行)
此次消文進度
◎第十七組:
第25頁第2行~第9行「其中調伏者~當時能有何種義利」
◎如華法師開示:善知識十德相
-- 學習這個單元時,可以先做一些觀察或釐清:
1. 學習需不需要有人教?
2. 在我們學習的過程裡面,有沒有跟人學的習慣或經驗?
-- 在學這個部份時,通常會牽扯到個人對學習的經驗、概念和認知;學習到底需不需要有人教?這是必須要去觀察的,可能在某些程度上我們會認同,但實際的狀況是:在某些情況下我們不一定這麼認同,尤其當他教我的方式我覺得不喜歡的時候;但是當你不會的時候,你又怎麼知道這個方式對你到底是好、還是不好呢?
-- 學習的概念、認知上,必須要先確認一個前提:「自己有沒有好的學習習慣和學習的正確概念?」這點很重要,否則就算遇到好老師,雖然經驗非常非常豐富,但可能對你來講都會打很大的折扣。
-- 充實內心的學習,在自己內在智慧與心量開展的時候,需要有相對的方法,而佛法提供這樣一種學習的方法。而對學習佛法的經驗善巧的人,就是可以幫助我們學習這個方法成辦的老師,所以在佛法的楷定裡面,這樣的老師需要有一些蠻高的條件,這裡提到有十種德相。
-- 先釐清一下:這邊講的老師與世間的老師有什麼不一樣?在你的專業領域教你的老師與這邊講的佛法的老師,他的差別在哪裡?
=> 廣論第24頁最後一段:「總諸至言及解釋中,由各各乘增上力故,雖說多種,然於此中所說知識,是於三士所有道中,能漸引導,次能導入大乘佛道。」
-- 「如《經莊嚴論》云:「知識調伏、靜、近靜,德增、具勤、教富饒,善達實性、具巧說,悲體、離厭應依止。」是說學人,須依成就十法知識。」
法師舉了許多常師父的故事點滴,以生動有趣的方式一一說明調伏、寂靜、近寂靜、言教富、具精勤等善知識的各種德相。
回家的練習作業:
1.試著幫自己的家人,針對他的問題,試著有耐心地幫助他解決。
2.試著每天幫忙洗碗或拖地一個月,或一星期也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