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08/27

北08春92班-97/08.21

記錄者:李萍娟
前行、討論題綱、學員分享
◎前行:三稱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開經偈
廣論秋季班宣導(聯播)
副班長惠鈞師兄引導:有因緣的話可鼓勵週遭朋友快快一起來走上這條成佛之道。
◎看『我們的導師』DVD
副班長惠鈞師兄引導:師父花了大半生的時間為我們建立很好的學習環境--淨智、慈心、文教。正如廣溣第24頁:「總攝一切教授首,是不捨離善知識。能令學者相續之中,下至發起一德,損減一過,一切善樂之本源者,厥為善知識。」
星辰師姐生命故事分享
◎寫卡片、做總體學習成長表 (將彙集成冊於10月份憶師恩法會供養給我們的師長)

此次消文進度
◎副班長炯升師兄複習前次進度:
第28頁第2行~第29頁第4行「第二能依學者~由此退失廣大義利」
◎第六組:
第29頁第5行~第10行「第三彼應如何依師軌理者~應如是學」

排消文進度、行政事項
◎行政事項:
1.里仁義工提升課程 (歡迎所有有興趣的廣論同修)
課程主題:月輪下的菩提樹苗 ~買一把菜可以成佛嗎?~
邀請講師:北區農管股李逢棋師兄
時間:8/30星期六下午2:00-4:30
地點:新竹支苑(佛堂)
2. 廣論青年寺院定期培訓(定培)開始報名
時間:9/20(六)10:00報到,9/21(日)下午4:30結束
地點:鳳山寺
報名截止日期:9/8前
3.「悅心坊」徵才:主廚助手及外場人員,男女不拘,25-45歲,需有經驗、具熱忱。
◎排消文進度:
第十二組:第31頁倒數第5行~第32頁第7行「修觀德心」
第十三組:第32頁第7行~第33頁第3行

2008/08/26

北08春92班-97/08/14

記錄者:賴袁璋師兄
前行、討論題綱、學員分享
一、前行:
如何調整身心,進入戰鬥狀況?
班長引導:
 我們的學習方法通常是依自己的概念,這不能用來學習佛法。學佛需嚴密的思維才能產生力量,否則動力不強。師父的生命快樂,想和師父一樣就要用師父的方法,效果才是最好的,用自己的方法是學不上去的。聽聞軌理、依師是學習前的準備。學習是為了淨化內心,因為內心的無明(不明瞭、錯誤的認識)和煩惱(貪、瞋、癡、慢、疑),會讓「我」成為生死的大冤家。
 大家匆忙來到這裡,心緒卻還在之前的狀態,這樣的學習效果不佳。要練習「定」,讓內心平靜,方法有很多,例如:思維為何來這裡?、禮佛、密集嘛、擦桌子(淨地設像)等等,目的則是調整、安頓身心。學習有其次第,要思維來這裡就是要改善自己的問題。例:容易發脾氣,其業圓滿就是到地獄。來研討班應學習提出、解決自己的問題,廣論強調與內心結合,希望大家多練習。學習前的準備工作愈紮實,學習效果愈好。如果上課時不相應(打瞌睡、沒感覺),這是果相的呈現,應從因相上下手。
 親近善知識是”我”的事,是為了解決自己的問題,要真正圓滿解決自己的問題,則需透過利他的方式來成辦。

二、台北學苑李主任關懷:
主任:法師來上課有那些特點?
 學員回答:比較精采、比較高興。
 星辰師姐:願意從火車站走路過來,一路上覺得心情很高興。
主任:
1. 用歡喜心學習:
 最吸引我的,是聽了師父的開示後,內心覺得非常歡喜。覺得從來沒有聽過有人可以將佛法講的那麼清楚,那時候印象最深刻的是講業果,師父講得非常明白清楚,好像就在你生活中發生的,隨手可得。通常以前在學業果的時候會覺得這是一個佛教裡面的一個概念覺得蠻抽象的,好像有又好像沒有的感覺。你說它沒有嘛,可是萬一有怎麼辦?你說它有嘛,可是又覺得蠻空洞的。可是師父講起來就不一樣,非常的條理分明、清晰、生活中處處可見,讓我深受感動,覺得...哇!太好了,挖到寶藏。另外有同學講說,他去見師父,那時候還沒學廣論。聽完後覺得好高興,因為他們幾個人也是學佛學了一段時間,也有接觸或受過皈依,可是他那一天,師父跟他講皈依,讓他非常歡喜,他從來不知道皈依有這麼多的內涵,皈依可以兩個小時三個小時講不完,覺得怎麼會有這麼多的內涵,他學佛學這麼久從來不知道皈依有這麼多內涵,這麼的清楚、重要,讓他聞所未聞、受益良多,後來就學廣論了。師父就是有這樣的特質,你會像挖到寶藏一樣,取之不竭、用之不完的寶藏。你們聽錄音帶的時候是否覺得似懂非懂?我的經驗是,這部份不是十年前就聽了嗎?十年後再回來聽怎麼沒聽到這一段,前面是怎麼聽的?難道是跳過去嗎?不可能啊!太奇怪了!或是說後來再聽的時候你的體會就不一樣了。它就像大海一樣,你不知道它有多深、它有多廣。師父就是有這樣的本事可以將佛法與生活做這麼密切的結合。
 法師帶課的特質:法師很關心大家,希望我們真的學到東西,真的對我們有幫助,所以苦口婆心、講得很清楚,讓大家能接受,甚至要求大家要做到,例如學到聽聞軌理,就希望大家聽聞軌理要做到,為什麼要這樣要求呢?就是希望真正對大家有幫助,真的希望透過學習的過程中,對大家有幫助。而這種幫助呢,不是只是聽到知識,而是真的可以身心結合。這是一個很不同的地方。像我也帶過一些研討班,有些段落我可以講得很流暢,但我沒辦法像法師那樣關心,就是說很希望大家可以學到東西,不是只是聽清楚而已,而是真的可以用的到,這是一個很大的差別。大家可以慢慢體會的到,這樣了解嗎?那為什麼講這個呢?同樣的講到學者之相,那我們學的人呢,是不是也要相呼應的關係,才能夠得到好處。法師用心的時候,我們學的人是不是也要相對的用心學習,這兩部分才能連接的起來,那我們怎麼用心去學習呢?就是剛剛講得,用歡喜的心來學習。
2. 渴求心:

 這些東西真的對我們有很大的幫助,像我們接觸廣論比較久的,往往會有一種感覺就是說,如果能早一點接觸到廣論會更好。真的!如果能夠早一點學廣論 — 能早點學就早學。為什麼?只要早一點學,對你都有幫助。能夠多學一點呢就不要少學,它是真的對我們有幫助,它不會是多餘的,像世間有些學問多學不一定會對你有幫助。可是廣論不一樣,多學的東西絕對不會是多餘的,即使聽過的東西多聽一遍也不會是多餘的,我是很有把握的講這句話。廣論的內涵就是這樣,很奇特的。雖然只有六百多頁,但是你可以聽好幾遍,每一次你在看的時候都有新的東西跑出來。這就是真金不怕火煉,像個寶貝一樣。
3. 持續性的學習:

 這是必要的,因為我們對於修行這一條路大部分還是蠻陌生的,或者說不是那麼習慣,所以要將它變成一種習慣是蠻需要時間的。所以自己需要給自己多一點時間。可能剛開始會覺得不是像別人介紹的感覺這麼好例如:啃甘蔗,剛開始啃甘蔗皮沒有味道,可是慢慢啃到肉,就會愈來愈有味道,所以要給自己多一點時間。我也看過很多人,第一遍學廣論的時候,做在角落沙發,從來不講話、不消文,就這樣上了三年四年。可是他有一個好處就是他不太缺課,即使公司有事遲到他還是會來,我不是鼓勵你們這樣,不要誤會,我是說也有這樣的人,可是他後來當了班長,並且倒過來,到處去宣講他的錯誤,然後到處勸人家學廣論。所以一定要給自己時間,然後持續性的學習才會有效果。
4. 朋友很重要:

 學習過程中,這些朋友很重要,鼓勵大家一起去當義工,甚至一起辦活動,因為學習過程中這些朋友是不可缺少的,不管是在學習上或者是情緒上都需要朋友。尤其是一些可以互相溝通的朋友,這一群朋友是非常重要的,譬如說有同學到了樓下覺得好累喔,轉身要走,同學提醒今天不是要上課嗎? 就會留下來一起學習。同學之間互相切磋進步會快一點、還有就是互相幫忙,多幫助別人,對同行觀功念恩,希望大家特別珍惜這一班。
 另有一個狀況就是法師來的時候才來上課,沒有法師來就不來上課。理由是時間有限,所以只能挑最精華的地方來上課。後來就被法師破斥,法師說,你的學習不能用這種方法學習,學習必須是持續性的,不能用投機取巧的方式,不管上課的是誰,對我們來講,做好弟子相才是最重要的,弟子相做好的話,每一個講師不管是俗眾或法師都能對我們有最大的幫助,因為他們講得都是廣論的內涵。


此次消文進度

複習上週進度:鵬伍師姐幫大家複習善知識的十德相。
第四組,益淞師兄:P28L2 第二能依學者 ~ P28L6 是諸德相。
第五組,佩均師姐:P28l7 其中正住者...

◎台北學苑李永晃主任關懷之上課照片




2008/08/11

北08春92班-97/08/07

記錄者:陳建彰師兄
前行、討論題綱、學員分享
◎讚頌
1.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2. 密集嘛
◎前行
--班長分享跟佛菩薩祈求的經驗:
班長以前學生時代很內向,不敢講話;直到上大學之後才開始練膽量。前陣子護持企業營的時候上台對一千多人分享,由於沒有時間複習稿子而又開始緊張。於是就對佛菩薩祈求、啟白、誦心經,結果皈依祈求的心升起,緊張的心就消失了。
--總結:
當面臨人生重大難關時,如何面對? → 祈求
這次的經驗讓自己對祈求升起信心。
◎分享過去向老師學習的經驗 (老師對我們的重要性)
1. 又菁師姐:和指導教授很投合,即使被罵也甘之如飴,覺得我要繼續的學習。
2. 益淞師兄:國中時成績進步最多,因為老師很嚴格、給學生嚴密的進度,於是讀書很輕鬆,只要跟著老師的進度就可以有好成績。覺得要有老師指導才行。
--班長引導當遭遇到問題,若從物質上去解決方法,都是造雜染的業,結果就是一直輪迴,於是我們要學習心靈層面的解決方法和成長。而心靈的學習不只是學習知識(教量),還有真正的行持(證量)。物質上的成功不一定需要老師,但心靈上的學習必定要有好的老師、也就是要依靠有經驗的人、有真正行持過的師長。鼓勵大家可以多看祖師傳記,如:密勒日巴尊者傳,從中去感受師生之間的情誼、體會老師的重要性。

此次消文進度
◎第一組:
第25頁倒數第4行 - 第26頁第8行 「達實性者 ~ 以無眾生非苦惱故」(欣穎、萍娟、廷諭)
◎第四組:
第26頁倒數第5行 - 第27頁第7行「具精勤者 ~ 勵力具足如是德相」 (嘉容、欣玫)
◎第二組:
第27頁倒數第6行 - 第28頁第1行 「由時運故 ~ 八分之一為下邊際」(信滄)
◎補充說明:
(鵬伍師姐補充善知識十德相)
一、善知識之定義:
是於三士所有道中,能漸引導,次能導入大乘佛道。
二、具十德之善知識:
《經莊嚴論》云:「知識調伏、靜、近靜,德增、具勤、教富饒,善達實性、具巧說,悲體、離厭應依止。」
可分成
※自利德(六項)
--須調伏自身相續
1.調伏(戒)
2.寂靜(定)
3.近寂靜(慧)
--須成就聖教功德
4.教富饒(教、多聞)
5.達實性(證)
6.德增上(戒定慧三學的修為要遠高於自己)
※攝他德(四項)
7.善巧說
8.悲愍
9.具精勤
10.離厭患
三、具半德(具五德) :
博朵瓦云:「三學及通達實性,並悲愍心,五是主要。」
四、八分之一為下邊際: 《妙臂請問經》列出十六種德相

《妙臂請問經》云:「如其僅有一輪車,具馬於道亦不行,如是若無修行伴,有情不能獲成就。若有具慧形貌正,潔淨姓尊趣注法,大辯勇悍根調伏,和言能施有悲愍,堪忍餓渴及苦惱,不供婆羅門餘天,精悍工巧知報恩,敬信三寶是良伴。諸能完具如是德,於諍世中極稀故,半德四分或八分,應依如是咒師伴。」此說所說圓滿伴相,八分之一為下邊際。
根據法王對廣論的開示,16 項應該如下:
1.具慧、2.形貌正、3.潔淨 、4.姓尊 、5.趣注法 (歡喜修法) 、6.大辯 (具有自信) 、7.勇悍 、8.根調伏 (守護五根且調伏) 、9.和言 (善巧宣說) 、10.能施有悲愍、 11.堪忍飢渴 、12.堪忍苦惱、 13.不供婆羅門餘天 、14.精悍 (能幹) 、 15 工巧 、16.知報恩敬信三寶
※由於宗大師並沒有明確指出這八分之一是其中的哪兩項,因此掌中解脫作者帕繃卡大師依據所修證的經驗提出以下幾項,作為上師德相的條件:
1. 於此生與後世,以重視後世為主。
2. 自他二利中,以利他為主。
---這幾項必須是建立在戒定慧三學的基礎之上;
---根據禪聞法師於定培中課程中的開示,是必須具足趣注法及悲愍這兩項。
※師父於第一輪舊版的錄音帶中的開示:
以前十德為分母,八分之一即為12.5%。但是這不像數學這是必須要有一定的次第的,而戒學是最重要的基礎,佛法是以戒為基礎,因為一位善知識必須自身相續都已調伏才能夠調伏別人,就如同蓋房子你必須要有前面的基礎你才有可能往上蓋一樣,把握了戒這個根本,再加上其他的德相,慢慢學下去與他相應,了便能明白他所說的八分之一是什麼...
新版錄音帶中師父的老師告訴他找老師至少要具足下面三個條件:
1.以佛法作為抉擇的重心;
2.希求後世不求現世;
3.德增(宗大師所著略論中所提),其中的德增是只在戒定慧三學上修為要遠高於你,因此這個基礎是建立在戒定慧三學之上。

排消文進度、行政事項
第三組:第28頁第2行 - 第28頁第6行
第五組:第28頁倒數第7行 - 第28頁倒數第5行
第六組:第28頁倒數第4行 - 第29頁倒數第4行
第七組:第29頁倒數第3行 - 第30頁第4行
第九組:第30頁第5行 - 第30頁第8行
第十、十一組:第30頁倒數第5行 - 第31頁第8行

2008/08/04

北08春92班-97/07/31

記錄者:李萍娟
前行、討論題綱、學員分享
◎前行
1. 三稱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開經偈
2. 副班長炯升師兄詢問大家上星期過得如何?
-- 建彰師兄分享:上星期過得很充實!7/23-27護持企業營,雖然有苦有累,但更有很快樂、很充實的地方,鼓勵學員日後要把握機會,拿到法會或營隊義工報名表時,先發心填下去,再努力祈求!
-- 炯升師兄也分享一位參加企業營的學員在短短四天三夜中的生命轉變。
3. 佩均師姐複習前次進度,開始進入「親近善士」。
◎討論題綱
炯升師兄:各組討論「在你的生命當中,有沒有向其他人學習的經驗?為什麼跟他學?學習的感覺是什麼?」
-- 第一組貞潔師姐分享:今年二月剛進新公司,剛好遇到最刁鑽的主管,剛好3個月後同事推薦開始學習廣論,學到調伏,馬上現學現用,每天以快樂的心對境練調伏,因而相當感謝那位主管,並且該主管也逐漸被影響而有所轉變。
-- 炯升師兄引導:學習除了看書學以外,還有實踐的方式,例如做義工,還有第三種就是跟人學習,旁邊很多人都有很多很好的特質,可以讓我們學習,只要你願意去發現。從周圍的人開始學習起,更重要的是我們開始跟德行、知識、智慧、慈悲都比我們高的人來學習,這邊就開始講到跟師長學習,而這樣的師長是有個定義的:此中所說知識,是於三士所有道中,能漸引導,次能導入大乘佛道。」 (第24頁倒數第5行)

此次消文進度
◎第十七組:
第25頁第2行~第9行「其中調伏者~當時能有何種義利」
如華法師開示:善知識十德相
-- 學習這個單元時,可以先做一些觀察或釐清:
1. 學習需不需要有人教?
2. 在我們學習的過程裡面,有沒有跟人學的習慣或經驗?
-- 在學這個部份時,通常會牽扯到個人對學習的經驗、概念和認知;學習到底需不需要有人教?這是必須要去觀察的,可能在某些程度上我們會認同,但實際的狀況是:在某些情況下我們不一定這麼認同,尤其當他教我的方式我覺得不喜歡的時候;但是當你不會的時候,你又怎麼知道這個方式對你到底是好、還是不好呢?
-- 學習的概念、認知上,必須要先確認一個前提:「自己有沒有好的學習習慣和學習的正確概念?」這點很重要,否則就算遇到好老師,雖然經驗非常非常豐富,但可能對你來講都會打很大的折扣。
-- 充實內心的學習,在自己內在智慧與心量開展的時候,需要有相對的方法,而佛法提供這樣一種學習的方法。而對學習佛法的經驗善巧的人,就是可以幫助我們學習這個方法成辦的老師,所以在佛法的楷定裡面,這樣的老師需要有一些蠻高的條件,這裡提到有十種德相。
-- 先釐清一下:這邊講的老師與世間的老師有什麼不一樣?在你的專業領域教你的老師與這邊講的佛法的老師,他的差別在哪裡?
=> 廣論第24頁最後一段:「總諸至言及解釋中,由各各乘增上力故,雖說多種,然於此中所說知識,是於三士所有道中,能漸引導,次能導入大乘佛道。」
-- 「如《經莊嚴論》云:「知識調伏、靜、近靜,德增、具勤、教富饒,善達實性、具巧說,悲體、離厭應依止。」是說學人,須依成就十法知識。」
法師舉了許多常師父的故事點滴,以生動有趣的方式一一說明調伏、寂靜、近寂靜、言教富、具精勤等善知識的各種德相。

回家的練習作業
1.試著幫自己的家人,針對他的問題,試著有耐心地幫助他解決。
2.試著每天幫忙洗碗或拖地一個月,或一星期也可以。

2013 關西農場參訪

2013 關西農場參訪